燕麥汁的做法
單獨燕麥無味可加其它東希搭配
材料:花生30克、燕麥25克
做法:
1、花生、燕麥洗淨後,用清水泡四個小時左右,放入豆漿機;
2、加適量水;
3、選擇需要的功能,按下啟動鍵!十五分鐘就OK了!
操作小貼士:
1、我用的是帶煮功能的豆漿機,很方便。如果是你的機器不能自動煮,你就單獨加熱吧。
2、煮好的花生燕麥汁可以直接飲用,很香,你也可以根據口味調點蜂蜜!
3、直接喝是熱飲,放涼後,密封,然後擱冰箱冷藏一會兒,做成冰飲,你會發現又是一種美味
- Oct 04 Sun 2009 15:30
燕麥汁的做法
- Oct 04 Sun 2009 15:26
藥酒(壹)
藥酒.doc
藥酒
熟地黃3錢,山藥3錢,懷牛膝4錢,肉蓯蓉4錢,當歸4錢,白芍.3錢 川芎.3錢 續斷3錢,
黃精3錢,蘇黨參10錢,白朮.3錢 黃耆(北耆)10錢,茯神4錢,龍眼肉30,女貞子2錢,遠志2錢
黑棗 紅棗)20,覆盆子5錢,巴戟天4錢,枸杞子5錢,鹿茸3錢,鎖陽4錢,車前子3錢,
五味子3錢,蛤蚧一對 淫羊藿3錢 杜仲.3錢 紫河車.1 鹿膠.3錢. 龜膠.3錢 人參.3錢 海馬.3隻
海龍.3隻 菟絲子.3錢 阿膠.3 茱萸肉.3錢 首烏.3錢 甘草.3 故紙.3錢石斛.3錢 丹參.3錢
骨碎補.3 冬蟲夏草.3 肉桂.3 狗脊.3 粉光參.3.
1. 五金行選購玻璃瓶能容納藥材為主
2. 迪化街購藥材較新鮮
3. 酒先用20度米酒泡.過一個月如要加米酒頭或高梁再加.避免蛋白質浪費
4. 浸泡最少三個月.
藥酒介紹
一、概述
酒,在我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由已發掘之文物中證實在公元前21世紀夏禹時代已知釀酒。人類從長期實踐中認識到酒能助長藥效﹐酒劑因而產生。《內經素問》中記有〞湯液醪醴〞﹐醪醴即為藥酒,可知藥酒的應用也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由於酒的辛溫行散和引經之性,並能有效地浸製出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使其發揮更大的效用,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故酒劑至今仍為中醫常用的藥劑之一。
所謂『藥酒』又稱『配製酒』,中醫傳統稱為『酒劑』,古稱『醴』或『醪』,係一種優良的液態浸出製劑,與現代藥劑學中之酊劑相當。為用酒為溶媒浸漬藥材而製成的澄明液體製劑。中醫主要用來防治疾病或強身壯體,廣泛應用治療內科、婦科疾病。治療外科、傷科疾病也獨具風格。可用來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壯陽等。
藥酒方的組成,是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各種疾病的不同需要,再經過藥物的有機配合,使之成為方劑,而用來炮製藥酒;亦有用單味藥炮製藥酒的。
藥酒之優點:劑量濃縮,便於服用。 奏效迅速,有效成分迅速被吸收而發揮治療作用。 服用適口。 易於保存,久存不壞。
藥酒之缺點:不習慣飲酒的患者﹐服後易醉。許多疾病與狀況如小兒、孕婦、心臟病及高血壓病
人﹐不能用興奮性較強的藥酒﹐所以應用上往往受到限制。不易攜帶﹐保存密封不良易揮發。
由於藥酒的應用已有數千年之久﹐且經由歷代經驗的積累﹐目前藥酒的種類繁多,功效亦各不相同,較廣泛應用的有:
袪風濕類藥酒:常見的有「虎骨酒」、「國公酒」、「五加皮酒」、「跌打藥酒(即藥洗)」等。用以治療各類風濕痹痛的病證,其療效有時優於煎劑。
補虛損類藥酒:此類藥酒最多,應用範圍較廣。常見的如「十全大補酒」、「人參白酒」、「三鞭酒」等。對人體具有強身壯體、增加營養、延年益壽、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抵抗力、補氣益血、治虛療損之功能。可用於體虛、病後、年老等生理功能減退的患者。
傳統中醫認為酒具有暢通血脈、散瘀活血、袪風散寒、引藥上行、助藥之力等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酒(酒精)具有如下之作用:
使唾液、胃液的分泌增多,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溫。(乙醇能被人體內醇的脫氫氧化成乙醛﹐然後氧化成乙酸。這種氧化過程可促使體內血液流動加快﹐脈搏加速﹐呼吸加快。適量飲酒可以驅除疲勞﹐增加體溫。)
幫助睡眠,產生輕度欣慰快感。使大腦皮質麻痺,立刻消除緊張。為一種良好之溶媒。
選好酒 :酒的种類很多 ,且有优劣之分 ,一般來說 ,所選用的酒 應根据自身的身体情況來決定 ,多以高度酒為宜。所謂高度酒是指53-64度之間的酒。酒是很好的溶媒 ,它能使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于酒中 ,且高度酒不會致藥變質 ,易于保管和貯存。
酒的濃度過低 ,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浸 出 ,會影響治療效果 ,而且藥酒也易變質。
酒的濃度也不易太高 ,否則藥材所含少量水分反被吸收 ,使藥材質地變堅變硬 ,有效成分難以析出。
不善飲酒的人 ,也可選用低度白酒或黃酒、米酒等。
二、製作方法
至於炮製藥酒的方法,主要有1.浸製法、2.釀製法、3.滲漉法等。
1.浸製法
是古今最常用的一種炮製藥酒的方法。現代又分為冷浸法與熱浸法兩種,尤以冷浸法最為常用。
A.冷浸法-將藥材切碎,炮製後,置適宜容器中,加規定量酒(一般為藥材高度的2倍高),密閉浸漬,每日攪拌振搖1-2次,一周後,每日攪拌一次,共浸漬30日,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適量糖與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至少14日以上,濾清,即得。
一般先用低濃度酒(如米酒)浸7-10天﹐再加入高濃度酒(如高粱酒)浸泡。(防止蛋白質類成分遇高濃度酒精而變性,不易溶出。) 本法最適於含揮發性或有效成分遇熱易破壞的中草藥。所需時間較長,浸製不易完全。冷浸的過程中,需經常攪拌或震盪,以加速藥物有效成分浸出。且冬季冷浸時間應稍長一些。
B.熱浸法
1. 將藥材加工後放入鍋中,如有糖、蜜亦同時加入,加定量的酒,加蓋置水缸中,燉煮至酒微沸後,用木棒攪拌一次,使糖、蜜溶解,繼續燉煮至酒沸騰,迅速連渣傾入灌中,密封,靜置數月(一般1-3個月),取上清液,過濾,得潔淨澄明的液體。
2. 或先將藥物煎汁(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時取1次汁;然後將3次汁合在一起),濃縮(將藥汁文火濃縮)成稠膏,加酒適量,置入鍋中隔水加熱至沸3-5分鐘後,取出,密封1-3個月後, 即可使用。
本法能加速藥物浸取的速度。
注意事項:浸製時,一般用酒量與藥物量的比例為10:1。在 熱浸時,置於火上煮沸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酒精揮發。
2.釀製法
又稱發酵法。是用糧食、藥物、水、適量酒曲,經過加溫、蒸制等處理後,再透過保溫發酵的作用而成。酒味濃郁香甜,醇厚爽口,刺激性小。但是,這種方法工藝較複雜,不易掌握,常常出現酒質不穩定的現象,容易影響服用和療效。
其製作方法有三:
A.將藥物煎汁(煎煮3次,取汁合在一起),稍濃縮,然後,將蒸熟的糯米瀝乾,同藥汁攪勻,放入釀酒的容器中,撤上適量酒曲,密封發酵,至香甜可口時取汁服用。
B.藥物切片粉碎,用50-55度白酒浸漬20天左右,壓榨、過濾,得浸出液,另將所需糧食蒸熟後進行糖化發酵,然後加入藥物浸出液,拌勻陳釀,1個月後,壓榨、過濾,取汁即可。
C.將藥物、糯米分別蒸熟,待冷卻後,合在一起,拌勻,入曲陳釀。
3.滲漉法
先用藥材粗粉量60-70﹪之酒精濕潤藥材﹐待藥材充分膨脹後﹐放入滲漉器中滲漉。先靜置1-2天後﹐再滲漉。 滲漉液流出的速度:一般以 1000g藥材計算﹐每分鐘流出的速度為1-3ml或3-5ml。
滲漉液的用量一般為1:4~8(藥材粉末:滲漉液) 本法不需經加熱處理及濾過分離,其滲漉效果優於浸製法。但此法很少使用。
<p class="Mso
- Oct 03 Sat 2009 20:24
木工榫接的各種圖解型式(中日文對照)
木工榫接的各種圖解型式(中文解說)
木工榫接的各種圖解型式(日文解說)
- Oct 03 Sat 2009 03:47
醫學人文公益紀錄片~~『如果,有一天』
wer於2009/10/03 02:26 提供
醫學人文公益紀錄片~~『如果,有一天』
~生命總是這樣突如其來,它給我的考驗往往比你想的更多……~
活動官方網站:http://www.shin-yi.org.tw
活動諮詢電話: 0933-134-103
演出地點與時間:
● 10月15日 (四) PM19:00仁愛醫院區檢驗大樓6樓禮堂(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0號)
● 10月16日 (五) PM18:30陽明醫院醫療大樓9樓大禮堂(臺北市士林區雨聲街105號)
● 10月22日 (四) PM18:30中國附醫兒童醫療大樓11樓會議室(台中市育德路2號)
● 10月23日 (五) PM18:30高醫附醫啟川大樓第一講堂(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
● 10月24日 (六) PM14:30萬芳醫院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111號)
● 10月28日 (三) AM11:00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台南市勝利路138號)
● 11月03日 (二) PM12:30臺北榮民總醫院中正樓13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石牌路二段201號)
● 11月4日 (三) PM15:00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室(桃園縣龜山鄉復興街5號)
本活動不需索票、免費入場 (上述開演前15分鐘入場)
●導演、企宣暨媒體統籌、主題歌曲創作:陳永旭
●製作統籌:劉昭祺、鄢萬里
●導演:曾馨瑩
●攝影:劉崇生
●剪接:梁友瑄
●音樂:劉昭祺
●舞台監督:張集米
●演出宣傳:陳貴芝、陳文佩
●劇照攝影:陳欽順
●平面設計暨網站製作:張峻瑋、吳若玟
●公益代言:吳思瑤
●記錄片拍攝特別感謝下列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科林漢傑主任、黃怡翔醫師、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吳明順主任、陳永發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暨仁愛院區消化內科張勝雄主任、袁正年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廖朝聖主任、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與通識教育中心合聘副教授曾賢熙提供研究資料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北縣長期照護發展協會、傳愛表演藝術志工團隊
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教育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合辦單位:臺北市心藝社會關懷協會、臺北榮民總醫院、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暨仁愛院區、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長庚大學、林口長庚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媒體協辦:公共電視、人間衛視、生命電視台、世界衛星電視台、長德有線電視、萬象有線電視、麗冠有線電視
- Oct 02 Fri 2009 20:48
長期貧血易失智?(中醫觀點)失智肇因多貧血是其一腦貧血尤易為禍
長期貧血易失智?_中醫觀點》失智肇因多貧血是其一腦貧血尤易為禍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2/18
長期貧血是否也容易引發失智症?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林高士表示,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貧血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若發生腦貧血,腦的供氧量不足,便會影響腦組織的功能運作。其他像是動脈硬化、糖尿病、新陳代謝不好的人,特別是老年人,也都容易發生失智症。建議愈早治療效果愈好,中醫對於貧血、血虛者,強調應予以補血。
中醫師林高士表示,中醫認為,老年失智症多與氣虛、血虛、血瘀都有所關聯。若腦部的供氧量受影響,可能影響腦組織功能,造成障礙。患者因為智能減退,會影響到生活或工作,像是記憶力變差,思考能力、判斷力不足;且除了認知功能的障礙,也可能會有行為脫序的情況。
中醫治療上,多認為此症屬於虛證,通常痰瘀較明顯,治療強調應補氣血、袪痰瘀,以幫助疏經通絡。且在腦神經未退化嚴重時,愈早治療效果愈好。
林 醫師表示,中醫辨證治療,針對「氣虛型」者,常見症狀伴隨頭暈,腰痠,胸悶,臟器下垂,舌胖,治療應採補氣原則,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若屬於「血虛型」者,常見貧血,臉色蒼白,頭暈,心悸,治療應予以補血,可用歸脾湯、當歸補血湯調理。若屬「血瘀型」者,常見動脈硬化症候,舌頭紫斑,四肢發麻,治療應予以活血化瘀,可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林高士建議,患者平常應多運動,讓腦部循環較好,像是跑步、散步、游泳都是不錯選擇;平常也可以參加些社團、團體休閒活動,幫助培養其他興趣和增進專注力。
他也提醒有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的人也應盡早治療,勿拖延,以免增加失智症的機會;代謝異常者平日吃東西應有控制,像是血糖高者應控制血糖,而血壓高者則應避免吃過鹹食物。
《長期貧血易失智?》長期貧血容易引發失智?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2009/02/18
長期貧血也容易引發失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張景瑞指出,缺鐵性貧血與失智沒有明顯關係,但長期缺乏B12、葉酸就有可能引發失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 家醫科 醫師葉姿辰昨天也指出,貧血與失智不見得有因果關係,目前已確認的是營養素B12缺乏會引起貧血與認知障礙,如失智。
葉姿辰 醫師指出,據一份2006-2007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貧血與失智可能有相關性,不過不見得有因果關係;如老人多有貧血,且易有失智問題,但目前因果關係未獲證實。至於目前已可以確定的是,營養素B12的缺乏會引起包括貧血及認知障礙,如造成失智等, 家醫科 醫師葉姿辰因而提醒,如有營養素B12吸收障礙的民眾,如酒癮患者或罹患胃癌、胃大量切除,有惡性貧血,就需多注意補充。
葉姿辰強調,如屬酒癮患者,短期缺乏B12,補充後可再回復,但如長期持續缺乏貧血,則補充後會較難回復,特別提醒民眾注意。除此,醫師葉姿辰指出,還有一份2007年的研究指出,貧血與血管性失智(非阿滋海默症)有相關,醫師葉姿辰進而解釋,此可能因貧血患者吸氧量差,而腦部長期缺氧,易造成失智有關。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張景瑞則指出,單純缺鐵性貧血與失智沒有明確關係,但長期缺乏B12、葉酸就有可能引發失智,且臨床在確診失智病人,也都會抽血先確認患者有無營養素B12、葉酸缺乏,如此則可進一步排除或再進行其他檢驗方式確診。
- Oct 02 Fri 2009 20:46
羊奶葉酸含量低 一歲以下少喝
羊奶葉酸含量低 一歲以下少喝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2009/03/13
有些民眾認為喝羊奶比較好吸收,也可以減少過敏,馬偕醫院營養師吳冠蓁指出,醫學界對羊奶的研究比較少,所以民眾才會產生上述迷思。羊奶的葉酸、維生素D、維生素B12都比牛奶還少,尤其是葉酸,更比牛奶少了3、4倍,1歲以下嬰幼兒最好不要飲用一般羊奶。而嬰兒配方羊奶中可能已添加葉酸等營養素,所以嬰兒配方的羊奶、牛奶營養差異並不大。
吳冠蓁表示,由於一般羊奶的葉酸、維生素B12較少,這些都是造血元素,所以若只偏重羊奶,可能產生貧血問題,因此最好額外補充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素。1歲以下的嬰幼兒則不建議喝一般羊奶或牛奶,除了營養不夠均衡以外,其中的鈣、磷含量比母奶高很多,小嬰兒腎臟還沒有發育完全,鈣、磷等電解質過多可能對小嬰兒的腎臟造成不良影響,應以母奶為最優先的選擇,其次是合格的嬰兒奶粉。年長者若想喝羊奶,除了羊奶外也應該多吃一些含葉酸的綠色蔬菜。
吳冠蓁解釋,有些民眾讓孩子喝羊奶常基於兩種迷思,民眾認為喝羊奶可以減少過敏反應,且比較好吸收。不過根據國外研究統計,喝牛奶會過敏的人就算改喝羊奶還是會產生過敏反應,若嬰幼兒對奶類食物過敏,建議可以選擇水解蛋白配方的奶粉。另外,由於羊奶的脂肪球是牛奶的1/3,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認為這樣對吸收較有利,但國外研究指出,脂肪球大小與吸收消化程度並沒有直接關係。由於醫界對羊奶的研究比牛奶少,所以研究資料不多、相關文獻太少,或許是因為這樣才讓民眾產生對羊奶的種種迷思。
吳冠蓁提醒,懷孕初期的婦女最好不要把羊奶當成唯一營養來源,因為若只喝羊奶,加上常外食,可能也比較少吃蔬菜,很容易缺少葉酸,孕婦在懷孕初期葉酸攝取量不足,未來孩子產生神經管缺陷的風險較高。
吳冠蓁另提醒,不管選購嬰兒配方的羊奶、牛奶都一定要選擇衛生署認可的品牌、產品,最怕有些民眾買來路不明的奶粉,裡面的營養成分、來源都不明,可能為孩子帶來健康風險。
喝羊奶較健康?_中醫觀點》羊奶甘溫補寒虛、潤心肺、療虛勞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9/03/13
很多人認為喝羊奶比牛奶好,但也有人質疑羊奶缺乏鐵質,營養不夠。對此,台北縣立醫院中醫科醫師翁瑞文表示,《本草綱目》記載:「羊奶甘溫無毒、補寒冷虛、潤心肺、治消渴、療虛勞、易精氣、補肺腎氣和小腸氣。」可見羊奶對人體相當有益,但其所含鐵質比較少,新生兒喝多易貧血,不能作為主要營養來源。
翁瑞文 醫師指出,以營養價值而論,母乳優於羊奶,羊奶又優於牛奶,且現在的羊奶配方多會補充足夠的鐵質等各種營養成分。
此外,牛奶具有特殊的蛋白質結構,容易影響到部分人的體質,致使身體產生過度的免疫系統反應,包括氣喘、面皰、痰多、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扁桃腺炎等疾病,相較之下,羊奶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負擔,同時對氣喘、過敏體質等也有很大的幫助。
若是民眾覺得羊奶缺少鐵質對健康會產生影響,可自行以食物補充,多吃點葡萄乾、豬血、肉類(紅肉)、黑芝麻、白芝麻、菠菜、紅莧菜、髮菜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即可。
- Oct 02 Fri 2009 20:37
防蛀中醫有妙方黃芩粉搭牙膏比氟更好用
防蛀中醫有妙方黃芩粉搭牙膏比氟更好用!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9/03/30
為防止蛀牙、做好口腔保健,塗氟或含氟牙膏大行其道,不過中醫並不認為塗氟防蛀牙的效果比較好。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 宋和乾 醫師表示,用打成粉狀的黃芩粉加牙膏,有助於退火、消炎、消腫及除病菌等,可用來預防牙出血、牙齦疼痛及牙周病等疾病或症狀。
宋 醫師指出,除了防止蛀牙外,要維護口腔健康,嘴破也是應特別注意的問題,一般嘴破是指口瘡,而急性口瘡大部份都是火氣大所引起的,不過,火氣有實火跟虛火的分別,實火常造成便祕、煩躁不安、長痘痘等症狀,虛火常使人睡不著、感到勞累、身體虛弱、無精打采及神經失調等,建議民眾要早點睡以免火氣大,同時保持牙齒清潔以維護口腔衛生。
全國女中 醫師協會名譽理事長 俞麗錦 醫師則進一步指出,口瘡為嘴頰舌邊出現白色的潰爛小泡,多因人體脾胃積熱或是體質虛弱,進而導致虛火上升所致,像小朋友的口瘡通常是由疳積所造成,因此又稱口疳。若是口糜則是呈滿口糜爛狀,這是因人體脾經積熱所致,
實火者可使用導赤散或涼膈散,外治用甘草、黃蓮煎成藥汁擦口,
虛火者可使用四物湯加肉桂、黃柏、知母、丹皮等加減方。
預防口舌生瘡、牙齦出血,民眾也可自行製作雙黃酒,需準備黃連 15克 、黃柏 90克 、梔子 30克 、米酒500毫升。作法:將上述材料一起放盡藥布袋裡,然後置入真空罐,倒酒蓋過藥材,封口後一個月即可飲用,建議每次空腹飲10毫升酌加溫水飲用。
- Oct 02 Fri 2009 20:36
男童上課難專心 服藥後安靜聽講
男童上課難專心 服藥後安靜聽講
【記者鄭綿綿、李叔霖/台北報導】 2009/03/31
過動症小孩常見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常無法適應學校團體活動,讓家長十分傷神!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羅明宇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10歲的劉小弟弟,做作業不能靜坐10分鐘以上,記憶力和學習成績不理想,上課時也難專心,經連續給予中藥甘麥大棗湯3個月後,終於能安靜地坐在課堂中聽講。
羅明宇表示,這名患者是媽媽懷孕7月早產出生,4~5歲時就有過動表現,開始時明顯出現好動,說話多,且不自主地搖頭眨眼、嘴角扭動。近幾年來症狀更是有增無減,常因過於好動而跌破頭皮或損傷手腳。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做功課不能靜坐10分鐘以上,記憶力和學習成績都下降,晚上睡眠差,多夢。上課時不專心,甚至在教室內外走動。讓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很煩惱。
羅醫師指出,這名男孩經正規檢查,排除自閉症、腦癱等症,智商測驗、腦波電圖、斷層掃瞄檢查都正常。前來尋求中醫治療,由於患者還合併有晚上睡眠易醒,食慾差,排便燥。看診發現患者脈弦數,舌紅,舌中心見微薄白苔。處方應用以甘麥大棗湯為主。
醫師指出,甘麥大棗湯由甘草、小麥、紅棗3味藥組成,有助於緩和這名患者的過動現象。患者在連服3個月後,過動現象漸漸改善,終於能安靜坐在課堂中聽講。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副教授賴東淵舉例指出,在其門診也碰到一名年約13~14歲的吳姓男童,被西醫診斷出有過動症已有5~6年,經診斷後,先後開立大柴胡湯、抑肝散等藥方,治療後,家長反應男童的動作已較為緩和,沒再出現特異性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過動兒參加考試時不宜跟一般生混在一起。賴東淵強調,因為患者四肢經常動個不停,動來動去的行為容易讓監考老師認為是在「作弊」,若要求患者不能過動則往往適得其反,所以最好集中在另一間教室考試比較好,以免遭到誤解。
- Oct 02 Fri 2009 20:34
過動兒
過動兒
》中醫以溫養心氣藥調理
【記者李叔霖、鄭綿綿、萬博超/台北報導】 2009/03/31
過動兒常以好動、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等為其特徵,常令父母傷透腦筋。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專 任副 教授賴東淵表示,過動症屬中醫「內風」(人體內在平衡失調)的範疇,常使孩童注意力不集中、具有過度好動等特質。而透過中醫療法,有助改善症狀。
「內風」除了泛指人體內在平衡失調外,台灣中醫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 呂庶熙 醫師解釋,其用於形容患者因體內功能異常,導致外顯症狀跟風一般躁動不安。
賴東淵則表示,中醫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說。風是指內風所引起的抽搐、搖動等症狀;掉是指頭面及肢體搖動或振顫等症狀;眩是指頭暈目眩的症狀,而風所引起的抽搐、眩暈多半都跟肝有密切的關係,故多採「疏肝鎮靜」或是「疏肝理氣」療法,減少過動兒的興奮度。
中藥治療上,賴東淵表示,常用抑肝散、大柴胡湯等為主方,視體質不同,酌加黃耆、黨參、白朮、當歸、何首烏、枸杞子、麥冬、天花粉、石斛等藥材。然而用藥上不宜動輒以苦寒藥物替孩子降火、退火,否則很容易耗損孩童的元氣。嚴重的患者則可能正在服用西藥,若開予中藥,需考慮交互作用;針灸療法,較無交互作用的疑慮,多以率谷、風池、通天、百會、合谷等穴為主,亦有醫師建議陽陵泉、陰陵泉、太衝、四神聰等為主,或搭配頭皮針等,穴位的決定仍由醫師視個案不同而定。
呂庶熙 醫師並提到,過動症的治療,還有所謂「心氣不足」的問題,心氣類似「心智」,所以對於過動症的治療,應從「鎮肝熄風,溫養心氣」來調整。然而,有些溫養心氣的藥物在長期使用下會刺激性荷爾蒙分泌,可能會造成兒童性早熟,阻礙正常發育,使用上必須謹慎。
您好;關於小孩脾氣不好甚至過動可能是慢性食物過敏原引發轉貼以下的文章與您分享!!(文章內容出自鄭醫師的部落格) 小孩脾氣好不好,會跟飲食引起的過敏有關嗎?我們可以確認的一件事就是現在小孩過敏的比例越來越高,過敏的比例高,與食物的多樣性不見得有關,反而是小孩過早接觸一些外來食物來源,讓免疫系統的平衡尚未建立起來就導致失衡,比較有關。
過去小孩接觸的環境不像現在這樣乾淨,小孩的免疫系統在適當的外來刺激(例如玩泥巴、適當接觸外來細菌)的訓練下,免疫系統可以自我達到比較好的平衡,過敏相對來說也不容易發生。
過敏的影響,一般都會認為只有塵蟎、花粉及蟑螂之類的急性過敏,大部分醫療院所提供的過敏檢測只能檢出不到2%的比率,不知過敏的影響還有慢性過敏原方面,大部分的慢性過敏原是牛奶、蛋以及小麥之類的過敏,肉類相對來說是比較不容易引發過敏的,然而有些人體質特殊,連豬肉、雞肉甚至牛肉都會引發明顯的過敏結果,這裡提到的過敏結果,不必然與我們一般認知的過敏反應(例如打噴嚏、流鼻水、皮膚反應甚至腸胃症狀等等)會扯上關係,但是過敏就是身體的發炎反應,長期的身體發炎的確會影響身體比較弱的系統,其中也包含了神經系統。
我們常說喝牛奶的小孩比較有牛脾氣,這並不是說牛奶本身不好引發,而是對有過敏體質,或是腸胃有問題的人而言,牛奶會引發慢性過敏反應,或是讓腸道消化不完全,製造不完全分解的蛋白質分子(統稱縮胺酸),的縮胺酸從腸道直接吸收,長驅直入到大腦,大肆破壞,形成情緒與行為問題,主要是縮胺酸會和大腦細胞的鴉片受器結合,讓當事人情緒控制困難、專注力變差、甚至會被懷疑有躁鬱等等狀況。我們的免疫系統變得敵我不分,其實與腸道有關,人體百分之60-70%的淋巴在腸道上,如果時常接觸過敏原而不自知,那就等於讓身體時常處於把食物當作外來侵略者而過度活化免疫系統,導致全身的發炎,當然也包含腦部的發炎。
我在門診上也經常看到有些小朋的的常見過敏原並不嚴重,反而是一些黃豆、堅果核桃、甚至是蔬菜之類的過敏反應,如果沒有作檢測,只是針對一般容易過敏的的來源作限制,這時候效果往往不彰。嚴重的慢性過敏來源,並非永久都不能接觸,以寡抗原飲食,讓免疫系統休息,該慢性過敏反應會慢慢趨緩,過了調整期以後再間隔食用,過敏的影響會降至最低。
有任何問題,歡迎大家提出來討論。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 鄭醫師的部落格
- Oct 02 Fri 2009 20:33
攝護腺肥大_中醫觀點
攝護腺肥大_中醫觀點》
早服補腎健脾方 攝護腺晚肥大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9/04/03
攝護腺肥大問題,提早服藥預防是否有意義?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攝護腺肥大與老化、腎氣虛有關,是可以提早服藥加以預防的,如50歲左右男性就可以補腎氣、健脾的藥方進行調理,除有預防作用,也有助於抗老化。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男性到了50歲以上大都會有攝護腺腫大的毛病。症狀有頻尿、急尿、夜尿、小便變慢、尿不乾淨的感覺。患病初期還可將尿液完全尿出,但症狀加重時,尿液就不能完全排除,因此會有殘餘尿液,會使病人有膀胱膨脹、但排不出尿,甚至於疼痛無法入眠。中醫認為此症通常指損傷腎氣,腎陽不足。因年老腎氣虛弱,而造成小便排出困難,臨床常見證狀有腰痠腳軟,手腳冰冷,臉色蒼白,頻尿,脈沉細而無力屬腎陽虛的證侯。
陳 醫師表示,中醫臨床辨證治療上,
1.腎陽虛衰證者,常見腰酸、畏冷、膝無力、臉色蒼白等表現,可用補腎陽方劑調理,如濟生腎氣丸。
2. 脾氣虛衰證」者,可見少腹下墜脹,食慾不佳,氣短無力,易感到疲倦,治療可用補中益氣湯調理。3. 肝鬱氣滯證」者,患者可見有情志不舒,煩燥,小便不順,腹脹表現,可用柴胡疏肝湯治療。另外,患者平常也可採穴位按摩進行日常保健調理,可選取包括命門、腎俞、足三里、中極、關元穴調理。
醫師建議,平常可以準備桑螵蛸2錢、丹參3錢、南瓜子 1兩 、枸杞3錢。將藥材用 800c.c水煮沸後轉小火煮約5分鐘後飲用。南瓜子含豐富的鋅,有益改善前列腺病變症狀;螵蛸有治療頻尿、夜尿,可改善腎虛型機能退化;丹參補血化瘀,可促進血循。枸杞強精滋補肝腎,預防機能老化。此方可改善因男性攝護腺退化所導致的頻尿、尿不乾淨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