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胃湯與小兒厭食症的關係


通過對30厭食症患兒中藥開胃湯治療,並設西藥治療32例為對照組口服嗎叮林,觀察胃動力學指標及臨床症狀的變化。[結論]開胃湯治療厭食患兒,其臨床症狀及胃動力指標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結果]開胃湯治療小兒厭食症療效確切。厭食症是兒科常見病,近年發病呈上升趨勢,由於此病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營養狀態、健康狀況及智力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引起廣大兒科醫生的廣泛關注,近年來用中醫中藥治療本病療效顯著。我院兒科在200412月至20068月用開胃湯治療厭食病人30例取得理想療效,現報導如下。


  1  物件與方法  1.1  物件  入選標準。根據《中醫兒科學》六版教材厭食症診斷標準:(1患兒均有食欲不振或厭食;(2)食量顯著少於同年齡正常兒童;(3)食後腹脹;(4)面色無華,盜汗;(5)舌質淡紅,大便不調,形體偏瘦;(6)體重低於正常標準,病程持續在一月以上;(7)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腹瀉,肝炎,結核病,慢性腎炎。符合上述入選標準共計62例患兒,男32例,女30例,患兒被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即開胃湯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6.53±0.78)歲,病程38±13.24 月。對照組即嗎叮林組32例,男13例,女15例,年齡(6.18±0.45)歲,病程36±11.21月,兩組患兒情況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開胃湯組以每天口服開胃湯,藥物組成炒白術 10g蒼術 10g,茯苓 10g 10g,生雞內金 10g,枳實 6g,生 10g,陳皮 6g,薏苡仁 10g中藥使用免煎劑,每日服1帖藥,3周為1療程。(2嗎叮林組以每天服用西安揚森制藥廠生產的嗎叮林糖漿,以 0.3ml/kg/次,每日3次,每餐飯前 20min服用,3周為1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中醫病症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小兒厭食症”療效評定標準,觀察食欲,食量、體重、皮下脂肪變化。


  1.3.2  胃動力學指標  所有患兒治療前後均做單切面即時胃超聲顯像法進行胃排空測定,用阿洛卡SSD1500B超儀,探頭頻率: 5MHz。(1)統一胃竇切面圖(劍突下縱行切面掃查見橢圓形胃竇,以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胃標誌定位)。(2)檢查前禁食、禁飲12h,作空腹B超掃描,縱斷顯示胃竇前後徑AP,左右LL徑及面積A),然後飲無氣飲料100 300ml,(23 100ml46 200ml6歲以上 300ml於飲後 0min 15min 30min 60m in,以坐姿復查徑線即測APLL,並連續記錄5分鐘內胃竇收縮頻數,測量4次胃竇最大收縮時的胃竇面積。(3)計算方法:以單切面AP+1/ 2L L之和代替多切面胃竇容積DD=AP+1/ 2L L用於胃排空狀況,分別計算各時間的D者,以D空腹,D飯後, D 15m inD 30m inD 60m in表示。,分別計算各時段D值,其中空腹值Df代表,飲液體後最大值以Do表示,DfDo為胃竇容積增加峰值,故DfDo減少一般所需時間為胃半排空時間,同時測定胃竇收縮的頻數


  1.4  療效判斷  服藥3周後再觀察2周,以體重和食欲進步為主要指標,分為顯效:食欲明顯增加,≥ 50g /d,體重增加0.25kg;有效:食欲好轉,增加≥ 25g /d,體重增加0.15kg;好轉:進食量增加,但< 25g;無效:體重和食欲不增或反而減低。結果


   2.1  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11例,有效9例,好轉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9例,好轉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68.8%


   2.2  組治療前後胃半排空時間及胃竇收縮頻率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後胃半排空時間及胃竇收縮頻率比較(略)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組中藥開胃湯治療厭食患兒可增加胃竇收縮頻率,其中胃半排空時間有明顯縮短,中藥組與對照組比較有胃動力學有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小兒厭食古人又稱“不思食”、“惡食”,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症,現代醫學稱之為“厭食”。厭食病變部位主要在脾胃胃司受納脾主運化脾胃調和,則口能知五穀飲食之味,正如《靈樞·脈度》所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若脾胃不和,納化失職,則成厭食。正如李杲《脾胃論·脾胃盛衰論》所說“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易患脾胃病證,小兒脾胃病證往往表現出既有脾氣不足,又有運化功能失常,脾的主要功能為主運化,若單純補益,易於礙滯氣機,峻用消劑,又會損脾傷正,故治療小兒厭食時以運脾為要。


  


  我們運用多味中藥合成命名為“開胃湯”炒白術,蒼術,茯苓,枳實,生雞金,莪術等多味藥)其中白術健脾和中化濕,現代藥理認為其含揮發性蒼術油蒼術酮,有促進腸胃分泌作用蒼術氣芳香而溫燥,具有醒脾助運開鬱寬中,疏泄水濕之功生雞內金具有消食積之效,本品含胃激素,蛋白質,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運動,加速胃排空術成分中含莪術酮、莪術雙酮,揮發油能直接興奮胃腸道的運動枳實消食化痰,散結消痞,有文獻證明在動物實驗中具有提高胃腸道平滑肌的興奮性,使胃腸運動收縮增強而有力。3]諸藥合用以運脾開胃增食之效,此方消中有補,補不礙滯,消不傷正


  


  一直以來中醫藥對小兒厭食症療效判定缺乏客觀依據,僅僅局限於症狀改善與否。近年來現代醫學認為小兒厭食症的發病機理複雜[4],涉及到胃酸分泌、胃腸動力障礙、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腸激素、心理因素、內臟敏感及環境因素等方面,其中胃腸動力障礙和胃腸激素異常在發病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有資料表明胃動力學的檢測已經成為胃腸疾病主要診斷和觀察療效的重要手段[5],其方法包括胃內壓的測定,X線鋇餐法、同位素法胃排空測定,前兩者可靠性較差,後者雖準確,但設備價格昂貴。自1986Marzio等首創了單切面即時超聲顯像檢測多項胃動力學指標,此方法與同位素法比較無明顯差異。


  


  本試驗主要以口服中藥開胃湯治療小兒厭食症,通過觀察中醫病症在治療前後的變化,治療前後胃半排空時間及胃竇收縮頻率比較,旨在進一步明確療效,並使中醫藥治療小兒厭食症有一定的客觀評判依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比柏創意研究所 的頭像
    比柏創意研究所

    ~比柏創意設計研究所~

    比柏創意研究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