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成因
中風可分兩大類,一是“外中”,就是由感冒風暑濕燥寒火所引起。一是“內中”,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變化有關,有些人愛生氣,一生氣血壓就升高,就容易引發中風。
另外,中風又分阻塞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通常都來勢洶洶,人明明好好的,可能“咚”一下就倒下去了。阻塞性中風是漸進發展的,開始頭會暈,頸椎會僵硬,手會酸麻,然後感覺頭暈脹脹的,腳有點輕飄飄等,都有先兆。如果自己多觀察體會的話,警示紅燈早就已經亮起。但很多人自己沒觀察、不重視也不注意,到發生了以後,才在懊惱:為什麼那麼倒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的身上?那也沒用。
事實上,人體有很多警報系統,老早就會發出警告,但自己不重視,還在熬夜,還在抽煙,還在喝酒,還在摧殘自己,最後當然中風就發生了。
會中風和腦血管本身的體質有關。人年紀大後,腦血管本身比較硬化,比較沒有彈性,受到飲食或情緒心理的刺激,就容易導致血管破裂,因為血管壁愈來愈厚,很多東西會沉澱阻塞,就形成兩個大的狀況:出血和阻塞。中風如果影響到語言中樞,就不會講話;影響到聽覺中樞的話,聽力就發生問題。影響到視神經,眼睛就看不見了。而絕大部分是影響到運動神經,所以會出現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由於中風破壞人體運動神經較多,且都出現在大腦,所以當然要用活血化瘀、通竅醒腦的方法。
中風處理的方式
如果是剛中風,比較好處理。我大嫂的弟妹住在苗栗大湖,中風後送到某大醫院已昏迷不醒,開刀以後發現腦血管阻塞,有積水現象,照現代醫學處理方式就要用引流管,把積水引出來。要知道,如果引流到外面可能引發細菌感染,變成腦膜炎,然後就昏迷,她昏迷了整整有半年的時間。西醫根本束手無策,一有水腦症狀就用引流管,也不管病患其他身體狀況。
結果我大嫂想到:千千萬萬的人都來找張步桃看診,為什麼不能把弟妹也接來讓我看診?我大嫂的住家離我看診的地方只隔一條馬路,我到大嫂家裏幫她看了兩次,開了藥給她吃。每一次吃藥的時候,加些麝香進去,因為麝香是所有通竅的藥裏面反應效果最好的,有通竅醒腦作用。病患吃了以後,有一天親友在她身邊聊天,因為總是有些人要照顧她,有些人來看她,他們講著講著,就說這個人從小被當作童養媳,生活很辛苦,她有一個兒子,相當有出息,念到博士,還在花蓮 師院當 教授,說她一生辛苦,正要享受晚年的時候,發生了這種事情。
沒想到躺在床上的她,聽著聽著眼角就流出淚來,可以肯定她的意識已經蘇醒。後來她慢慢地竟然能夠起床、能夠坐輪椅了,慢慢地輪椅也不用了,已能行動自如,生活起居全部可以自己照料了。遺憾的是,後來有一天她又摔倒,從此一病不起。
我處理過腦中風的病例也滿多,一般多是用活血化瘀、開竅醒腦的藥。新竹一位 黃 先生才神奇,他本身有糖尿病,糖尿病引起腦血管中風的比例特別大,這位 黃 先生,來看診吃藥第二天,本來坐輪椅的他竟然就可以站起來。只是他人舒服了一點以後,又亂吃東西,所以後來又再度中風,吃了藥也還杲二天又可以行動,只是這個人實在屢勸不聽,自己不珍惜自己。
我後來得到一個結論,有這類腦血管病變的人,照顧得愈周到,康復痊癒的機率愈小。親友不過分理會的話,他自己求生意念強烈時,痊癒機率愈高。有位計成車司機中風,家裏都是一些孩子,他想到他倒下去的話“這些孩子怎麼辦?家庭生活怎麼辦?”這種家庭支柱是不能倒的,沒人在醫院照顧他,手腳不靈活,你說他怎麼辦?護理人員把飯菜端來,他只能用嘴巴咬都要想辦法吃飽。手不會動那嘴巴總是還會動吧?這樣子是不是也可以把飯吃完呢?就算會吃到滿嘴滿臉,起碼可以吃飽。要到洗手間不會走,爬總行吧?這樣的人,漸漸救治會有可能康復。那些三班二十四小時特別看護的,什麼事都有人照顧,反而不容易好。這不是我瞎說,前面提過,榮總複健科作過統計,照顧愈周到的,幾乎都不會好。沒有人照什顧的,反而會有求生意念。
某高中一位徐姓英 文 老師,安徽人,中風以後送到醫院,醫師就對她說:“你以後會終身殘廢。”他年紀較大時才娶了年輕太太,生了兩個小孩,那時候都還很小,因為中風,老婆就跑了,丟下兩個兒子。他想,如果這樣倒下去,兩個兒子沒人照料怎麼辦?所以就想盡辦法克服。他每天都作複健,人家一天三百次,他就作三千次,人家作五百次,他就作五千次,比人家多十倍以上,配合扎針吃藥,結果十九個月以後,竟然可以拿拐杖走路了,三年之後連拐杖都扔了。他回醫院去看他原本的主治大夫,醫師簡直不敢相信。
西醫往往很武斷,你怎麼知道變化會如何?很多中風患者昏迷了十年、八年,某天打個雷人就醒了,因為腦細胞會再生,人會昏迷不醒,就是意識中樞受傷,會發生手腳不會動,是因為運動神經被破壞,會發生不能講話,就是語言中樞發生了問題。腦細胞再生以後,就好比電線與電話線一樣,原本接觸不良使你聽不見,傳導發生問題了,現在神經再生,腦細胞神經再生,接觸變得良好,眼睛就看到了,語言中樞恢復就會講話了。
所以一定要克服,結果三年之 後徐 老師就逐漸恢復了,之後他自己就現身說法,告訴所有病患,西醫是沒有辦法的,除了開腦,開腦當然也有成功率,但整體來講,就像 崔 教授的老公一樣,中風西醫沒有辦法,他就配合針灸配合氣功,就會走路了。
多元方式輔助治療
扎針是一個很好的輔助療法,原理在於,身體受刺激後,引起神經反射,效果真的不壞。不過一般都在剛發生時,或者有後遺症症狀時使用,譬如說會肌肉萎縮,我們就一直加以刺激,讓肌肉增生新的組織,讓它恢復正常活動,扎針的話,神經傳導就會反射到大腦,大腦會分泌腦內啡,進行調整,經調整後功能就逐漸恢復。不過,扎針只是輔助,一定要配合吃藥。
至於氣功,坊間很多不肖者藉機斂財,有些每一次發功六千塊,發功五十次,花了三十萬,連屁也沒放一個,還說是病太重了,要繼續發功,要多發幾次不知道,很明顯就是斂財。我還聽過一個一次收兩千塊的,事實上兩千塊還是貴的,我曾經被人家作實驗,他發功後問我,在中指彎下去觸摸得到的勞宮穴有沒有感覺,我說沒有。他換一個合穀穴,問我有沒有像一根針紮下的感覺?我說確定沒有感覺,大概就這樣沉默了幾分鐘,對方也不曉得該怎樣下臺,我告訴他,其實我是一個麻木不仁的人。
此話怎說?因為我從1957年就開始喝酒,已經整整喝了四十多年,而且喝的都是烈酒,如陳年高粱。我曾經開鼻中隔彎曲,在空總開的,還沒有開刀之前護士到我病房裏面幫我打麻醉針,打完了以後,推來一部輪椅車叫我坐上輪椅,我說幹什麼?她說你打了麻藥若不坐輪椅,等一下萬一你昏倒怎麼辦。我說免了,我自己走賂,我說不要你推,我就一直走,走到手術房。走到手術房以後上了手術臺,把我的臉矇起來,把我的手腳綁起來,開始要動刀了,就問我說,有沒有感覺啊,我說有啊,既然打了麻藥了,吃了麻醉藥了,問我有沒有反應,有沒有感覺,我竟然還會回應。痛不痛?我說痛,最後把左邊的軟骨切除的時候,我說很痛,把他們都嚇呆了,因為喝了烈酒,麻藥都失靈了。
又有一次我左腎要作體外震波碎石,這個麻醉師是德國留學回來的,他本來只是準備幫我作半身麻醉,我就告訴他半身麻醉你可能擺不平,他不相信。他拿著一枝壓舌板一樣的竹板,前頭綁著一個棉花棒紗布在我身上擦拭,問我有沒有感覺啊?我說有啊,他嚇呆了,我說我老早就跟你講了,你作半身麻醉是沒有用的,要作全身麻醉才有用。結果就給我補打麻藥,劑量調整作全身麻醉,所以變成我的劑量比別人還要多。為什麼現在麻醉師不太有人要作,因為他是按照你的年齡體重身高施打麻醉的劑量,像我這樣子可能造成麻醉藥劑量過量,很多當場就掛掉。
如果採取扎針,現在都用拋棄式的針,感染肝炎等的機率比較少,我們扎針現在一般都是用拍打式的,“啪”就進去了,傳統式的撚針、提插等,很多年輕醫師,沒有那種概念也做不來。我有一個學生姓卞,學了兩個月就幫人家扎針,有一回被紮的是師大的一個教授,一紮就暈了。我那學生很緊張,因為不會暈針處理,就立刻通知患者女兒,她住在新店,他女兒一看到爸爸昏迷,就只撂下一句話:“我下三輩子都不會相信你中醫了!”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他只是學了兩個月針灸,也不是中醫,這樣一來一竿子打翻一條船,這是很不公平的,但也是滿困擾的。
左血右氣
人體左右兩半不一樣,我們叫做左血右氣,左邊是主血,右邊主氣。所以如果你左邊血不夠就要補血,右邊氣不夠就要補氣。左邊的血太多的話,我們就瀉,右邊的氣太多,也一樣用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
我看過好幾個病例,左右兩手的溫度不一樣,顏色也不同。還有一個手指粗細大小不一樣的,其中有一個病例,在某大醫院看了二十年,作過組織切片,找不到任何的因,我一個星期一定把他看好,太有意思了。我們就是用這種左血右氣的觀念,來調和營衛,來調和氣血,這樣一調整,他的症狀就好了 。
還有的人左邊流汗時右邊不會流。人體前面正中央是任脈,後面正中央則是督脈,左右兩半,左邊是合穀,右邊也是合谷,但是左血右氣,你左邊頭痛,一定是血液的問題,右邊頭痛,一定是氣的問題。西醫就沒辦法這樣看,這是層次和觀念的問題。
防風通聖散治高血壓中風
防風通聖散這個方是 劉河間 先生所創制,他主張人之所以會生病,皆因火而起,也稱為主火派。主火派者多喜用寒涼藥,如大黃、芒硝等攻下劑,因此又稱為攻下派。除了最典型的代表防風通聖散外,瀉火劑中的涼膈散也是。
防風通聖散原本就從涼膈散擴充而出,涼隔散則由調胃承氣湯衍化而來。簡單說,防風通聖散由調胃承氣湯之大黃、芒硝、甘草,加連翹、梔子、黃苓、薄荷後為涼膈散,再加防風、荊芥、麻黃、川芎、當歸、白芍、白術、石膏、桔梗、滑石而成防風通聖散。本方中,防風、荊芥、麻黃可解表。川芎、當歸、白芍為四物湯,補血。大黃、芒硝、黃苓、石膏、薄荷為解熱劑。梔子可消炎、瀉火。連翹則可抗病毒。
所以說,防風通聖散為足太陽陽明表裏血氣藥。防風、荊芥、薄荷、麻黃,可輕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風熱從汗出而散之於上;大黃、芒硝破結通幽;梔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風熱從便出而泄之於下;風淫於內,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瀉胃;風之為患,肝不受之,川芎、當歸、白芍,和血補肝;黃苓清中上之火;連翹散氣聚血凝;甘草緩峻而和中;白術健脾而燥濕。如此上下分消,表裏交治,於散瀉之中寓溫養之意,所以汗不傷表,下不傷裏。
一般雖將防風通聖散列為表裏之劑,但在臨床上,很多都用以治療因高血壓引起、有表裏症狀者的中風病患。表症即為受風、寒、暑、濕所侵後,出現懼冷、發燒、頭暈,目眩、眼睛充血、易鼻塞、口苦舌乾、喉痛、流鼻涕,痰黏稠、咳嗽等症狀。裏症則為尿赤、尿量少、便秘等。
另外,因為方中有解表之藥,故可治瘡瘍腫毒、丹斑癮疹(如皮膚病、青春痘等,但患者體質必須屬壯實型方可)。也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瘡、便紅)痔漏,手足瘛瘲(手腳抽筋)、驚狂譫妄(精神官能症)。
本方加人參可補氣;加熟地可益血;加黃蘖、黃連可除熱;加羌活、獨活、天麻、細辛、全蠍可袪風(治療破傷風、腦膜炎)。自利去硝黃;自汗去麻黃、加桂枝;涎嗽加姜制半夏;而除大黃、芒硝,名“雙解散”,具解表、解裏之效。因高血壓而出現表裏症伏之中風病患,在臨床上都會有便秘、尿赤、午後顴骨處潮紅、頭暈、脊椎僵硬、血壓偏高等現象,這些都可以防風通聖散治療。
這個方甚至可以治療女性經期障礙。曾有一陳姓女子,體胖,一兩年未曾來經,臉上長滿青春痘。後以防風通聖散治之,兩個月後即來經,而臉上之青春症在經期正常後也已全部消失。
中風複健良方
《內經·素問》有一專章“痹論”談到:風寒濕三者,雜揉合而為痹。
風勝行痹(指遊走性神經痛),
寒勝痛痹《遇冷病發,且固定於同一部位),
濕勝著痹(病痛附著於某一部位,臨床上會出現頭重、身重、手腳腫脹感)。
以現代名詞而言:“痹”即神經痛。所謂“痹者閉也”。閉則不通,不通則痛。而中風之後,氣血不通,語言、行動功能均受限,臨床上可用蠲痹湯、三痹湯與獨活寄生湯等袪風藥方緩解 。
蠲痹湯
蠲痹湯以補氣、補血、活血化瘀及袪風為主。
組成為黃耆、當歸(補血)、赤芍(活血化瘀)、羌活、防風(祛風)、片子薑黃(止痛)、甘草(緩和以上藥味),並加薑棗煎服,屬於太陽厥陰藥。
因辛能散寒,風能勝濕,故以防風、羌活除濕而疏風。氣通則血活,血活則風散,所以用黃耆、炙甘草補氣而實衛。當歸、赤芍則活血而和營。薑黃理血中之氣,能入手足而袪寒濕,所以臨床上多用來主治中風及身體煩痛、項背拘急(頸椎、背部僵硬》、手足冷痹、腰膝沉重、舉動艱難的患者 。
三痹湯
“三痹”指的即為風、寒、濕。
組成為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續斷、桂心、細辛、秦艽、川獨活、防風等。其中秦艽、川獨活、防風可袪風;細辛為熱藥可袪寒;利濕則有茯苓。若以利濕之藥味不足,則可加薏仁、木防己,效果可能更好。本方劑為足三陰藥。乃參耆、四物一派補藥,內加防風、秦艽以勝風濕,桂心以寒,細辛、獨活以通腎氣。主治氣滯血凝,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痹之症。若三痹湯去黃耆、川續斷、加上桑寄生,即成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為足少陰厥陰藥。獨活、細辛入少陰,通血脈。偕秦艽、防風疏經升陽以袪風;桑寄生益氣血、袪風濕;偕杜仲、懷牛膝健骨強筋而固下;芎、歸、芍、地則活血而補陰;參、桂、苓、草益氣而補陽。辛溫以散,甘溫以補,血氣足而風濕除,則肝腎強,痹痛可以好轉。本方劑主治肝腎虛熱,風濕內攻,腰膝作痛,冷痹無力,屈伸不便等症狀,因此,對中風後遺症非常有幫助。
雖然三痹湯、獨活寄生湯的組成非常接近,都是以四君子湯、四物湯(即八珍湯)為基礎,但由於獨活寄生湯中有桑寄生,一方面治腰膝作痛,一方面可降壓,為相當良好的降壓劑。在臨床運用上,這兩個方常被使用於中風後病患之複健時期,有助於筋骨活動,以早日康復 。
玉屏風散袪風有效
本劑為 朱丹溪先生所創。朱丹溪又名朱震亨、朱彥修,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因住丹溪,世人尊稱為丹溪翁。他認為人常常“陽有餘、、陰不足”,故主張補陰、養陰,而成養陰(滋陰)學派。他的著名處方如大補陰丸、虎潛丸(現已禁用)等,所用多為陰藥。到了晚年,丹溪自覺學說有偏,乃加以修正,以個人體質為依據,玉屏風散即為一例。一般多列為補養之劑,實際上袪風效果特別好。
這個方名曰玉屏風,可見具屏障作用,加上“玉”字,更見強固有力。組成雖然只有黃耆、防風、白術三味藥,功效卻大。主治“自汗不止、氣虛表弱、易感風寒”。仔細分析,黃耆補氣固表,白術健脾燥濕,防風袪風,屬於足太陽手足太陰藥。由於黃耆補氣,專固肌表,故以為君;白術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為臣;防風去風,為風藥卒徒,而黃耆畏之,故以為使。因可益衛固表,所以叫玉屏風。
黃耆、防風相畏而更相使,黃耆助真氣,防風載耆助真氣以周於全身,亦有治風之功。所以醫學上記載,許胤宗治皇太后中風口噤,煎二藥薰之而癒。
本方劑不管體質虛弱的大人、小孩都適用,尤其是小孩抵抗力弱、易感冒,或服用西藥後出現食慾不振、胃口不佳、盜汗、排便硬且如羊便般成粒狀等現象、使得營養吸收出現障礙,抵抗力減弱者,都可以服玉屏風散加小建中湯治療。
顧名思義,“建中”即建立中焦功能,中焦指的,就是脾胃系統。脾胃功能是否強健,須靠後天調養,如能增強後天功能,就能增強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除小建中湯外,玉屏風散也可與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七味白術散或香砂六君子湯合用,皆有健胃補脾之功。
七味白術散是中國醫學史上最有名的小兒科聖手錢乙 錢仲陽 先生,以四君子湯加陳皮而成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藿香、葛根而成七味白術散。這二方用在腸胃功能虛弱,效果非常顯著。不過他特別叮嚀,七味白術散需要長期服用,效果才顯著。一般腸胃病變,在中醫歸為後天,《內經》有雲:“腎為先天,脾為後天。”所謂後天就是現代醫學的免疫系統或功能,由於脾胃功能差,無法消化吸收營養物質,人體免疫功能自然就不足。
錢乙先生《小兒藥證直訣》指出,只要肝腎的問題,就會用六味地黃丸。心臟問題的實證用導赤散,虛證用強心劑。肺臟實證用瀉白散,虛證用補肺阿膠散。腸胃消化系統就用五味異功散或七味白術散。這二方到目前為止,已有千百年的歷史,仍然是臨床醫師樂用的處方。
大秦艽湯治中風後遺症
大秦艽湯屬於袪風劑,主要在治療中風產生的後遺症。此方由秦艽、石膏、當歸、白芍、川芎、生地、熟地、白術、茯苓、甘草、黃芩、防風、羌活、獨活、白芷、細辛十六味藥所組成。其中,當歸、芍藥、川芎、熟地、生地為四物湯,茯苓、白術、甘草則為四君子湯中的三味主藥。再詳細分析,此方即八珍湯去人參,加秦艽、黃芩、防風、羌活、獨活等袪風藥,再加上白芷、細辛等止痛藥而成。此外,雨濕可加生薑,春夏加知母,心下痞則加枳殼。
大秦艽湯可治中風後運動神經受傷、手足不運動,舌頭僵硬、不能言語,及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