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膏藥貼布作法


    黑膏藥係以植物油炸取藥料,去渣後在高溫下與紅丹煉製而成的鉛硬膏。一般為黑褐色堅韌固體,其製備過程與方法如下:


()基質原料的選擇與藥物的處理


    1.植物油植物油中以麻油最佳,因為其質地純淨,沸點低,熬煉時泡沫少,便於操作,成品的軟化點、粘合力適當,外觀光亮。    此外,菜子油、豆油、花生油等亦可應用,但均有一定缺點。如熬煉時泡沫多,不利操作,應注意火候及攪拌,以防溢鍋


    2.紅丹:又黃丹、鉛丹、東丹、章丹或陶丹,為橘紅色非結晶狀粉末,質重,其主要成分為四氧化三鉛(Pb3O4),其純度要求在95%以上,並應為乾燥細粉。紅丹如含有水分時易聚結成顆粒,下丹時沉於鍋底,不易與油充分反應,故在使用前應炒去水分,過篩使成細粉備用。


    3.藥料處理:膏藥中的藥物種類多而用量大,須按藥物的性質分類處理。藥料可分為一般藥料(粗料)細料藥兩類。粗料藥按處方製備量稱取,並進行適當的粉碎,為提取作好準備。細料藥如麝香、冰片、乳香、沒藥、樟腦、血竭、沉香、肉桂、朱砂、雄黃,可先成細粉備用,在攤塗前 70左右加入熔化的膏藥中混勻,或攤塗時撒布於膏藥表面。


()製法


    黑膏藥的製備,各地習慣不同,其原料用量及煉製方法亦有差異,製備工藝一般可分為下列幾個步驟。


    1.提取稱炸料。小量生產一般取植物油置鍋中,將粗料藥投入加熱提取(有的地區將藥料在油內浸泡一定時間,夏季較短,冬季較長)。提取時開始火力可以稍大,至油沸騰後再將火力適當減小,以防止沸油溢出鍋外。加熱中應經常攪拌翻動,使藥料受熱均勻,直至藥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色為度。此時溫度達200~ 220。炸好後可用鐵絲撩或銅絲篩撈去藥渣,去渣後的油液稱藥油


    提取時依據藥料性質,常有先炸後炸之分。質地堅硬、肉質及新鮮藥材,一般應先炸,以便提取完全;質地疏鬆的藥材如花、葉、果及皮類等應後炸,可待其他藥物表面炸至枯黃時再加入。


    藥料與植物油高溫加熱的目的是使藥料中有效成分充分提出。現將提取中的兩個問題討論如下:


    第一.高溫破壞問題在提取過程中,藥料與油共熱時的溫度達 200以上,煉油時油溫更進一步升高到 300以上,這樣必然導致有效成分的破壞和損失,這是黑膏藥製備工藝中需要改進的一個問題。近年來亦有將粗料藥材用水煎煮提取,去渣煎膏,與基質混合,或將處方中部分主要藥材為細粉直接與基質混合攤塗,據臨床試用效果良好。此法能減少或避免藥材有效成分在高溫熬煉時的分解破壞。


    第二.浸效果問題有些地區提取時,先將藥料在冷油中浸泡一段時間,其目的是使油充分滲入藥材組織內部,促進有效成分浸出。但近代研究證明,冷油浸入藥料內部的能力及量是很小的,而加熱提取可促使油滲入組織內部,以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與擴散。因此,冷浸似無多大意義。


    2.煉油將已分離藥渣的藥油,繼續在鍋內加熱熬煉直至老嫩適宜為止,該操作過程稱為煉油。其目的是使油在高溫條件下氧化、聚合、增稠,適合製膏要求


    (1)煉油的方法由於下丹方式的不同,煉油程度也有區別,一般分火上下丹煉油離火下丹煉油兩種。前者取藥油微煉後即可下丹熬煉。後者較為常用,其方法是將藥油加熱320~ 330離火,此時有較大量刺激性濃煙發生,應注意調節溫度,防止著火。待油溫降到 100左右,再加熱至約 330離火冷卻,如此反複數次直到要求程度為止,離火下丹。大量生產在油去渣後,可在煉油器內繼加熱,控制溫度在300 -320,直至煉到所需程度,可經閥放入貯油槽中備用。


    (2)煉油程度的判斷:煉油是製備膏藥的關鍵,煉油的稠度貴在適中,如熬煉太老,則膏藥質硬且粘著力差,往往從皮膚上脫落;如太嫩膏藥質軟,不易固定,所貼部位往往易移動,而粘著力太強,不易剝離,如老嫩適宜,則貼之即著,揭之即落。因此煉油程度必須適宜,通常從油煙、油花以及是否滴水成珠這三方面的變化加以判斷:


    u油煙:煉油開始時油煙為青煙,逐漸轉黑而濃,並進而變為白色濃煙(揚油時更明顯)。當看到白色濃煙時,表明煉油己接近完成。此時宜減小火力,並及時作滴水成珠的檢查,以免煉油過老。


    v油花:煉油開始沸騰時,油花多在鍋壁附近,待油花向鍋中央聚結時,表明煉油已接近完成,此時火力應減小,並及時作滴水成珠檢查


    w滴水成珠取熱油少許滴入冷水中,如油珠向四周擴散則證明過嫩,需繼續加熱熬煉,如油滴在水面成圓珠狀,吹之不散或散後又聚結時,表明老嫩適宜,應停止煉油。


    (3)煉油時的注意事項:煉油時油的溫度可達 320左右。當油面沸騰,青煙變濃白煙時,應注意稍使溫度降低,並同時用漏勺不斷攪拌揚油,使煙氣及時逸散,以防溢油或燃燒。如發生燃燒時,應立即加蓋密閉,使之與空氣隔離,並及時移開火源,切忌用水滅火。如發現煉油過老時,可酌加一些嫩油調節之,但不可加生油(未煉過的油)


    (4)煉油時油的變化:藥油經高溫煉製,其組成及理化性質將發生複雜的變化,主要是油脂熱增稠現象及分解反應等。熱增稠現象是指油脂在 300以上長時間加熱時粘合度逐漸增大的現象,其粘度可比原來的油增大幾十至百倍以上,最後可變成凝膠而失去原來溶於有機溶媒的特性。若繼續加熱則變成脆性固體,甚至分解炭化,而不能製成膏藥。這主要是由於油脂的氧化、聚合等作用造成。油脂在高溫的分解反應相當複雜,分解產物多為低分子的醛、酮及脂肪酸


    3.下丹下丹係指加紅丹於煉油中起化學反應而形成脂肪酸鉛鹽的過程。是膏藥基質的基本組成部分。此外,鉛鹽又可進一步促進油脂氧化、聚合、增稠而成膏


    (1)操作方法:小量生產下丹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為火上下丹法,即將藥油微煉後,邊加熱邊下丹,丹下完後,必須繼續加熱熬煉成膏,並隨時用滴水成珠法檢視其程度是否適宜。二為離火下丹法,即將煉好的藥油連鍋離開火源,趁熱加入紅丹,撒布要均勻,並用木棒以同一方向不斷攪拌使其充分化合,以防丹沉聚於鍋底下丹時速度應適宜,太快反應劇烈易溢出,且膏藥質地不勻;過慢時油溫下降,影響效果。此時產生大量丙烯醛等刺激性濃煙,應注意排煙與防護,油丹化合後丹的顏色消失,生成物由黃褐色變為黑褐色,取出少量滴入冷水中,數秒鐘後取出。若膏不粘手,粘度適當,即表示油丹化合良好。


    下丹時油與丹的比例各地不同,一般 500g油用150 -210g,冬季可少用些,夏季多用些。如用丹量過多膏藥則過老,過少則過嫩下丹前丹應炒乾除去水分,並過80~100目篩。油丹化合物的溫度要高( 320 ),在高溫下丹與油才能充分反應。


    (2)膏藥老嫩判斷當膏藥熬煉好後,應及時進行老嫩檢查。其方法是取反應物少許滴入水中,數秒鐘後取出,如發現粘手或之帶絲不易折斷,表示過嫩,可繼續加熱或適當補加紅丹;如不粘手,撕之較脆表示過老,可加適當嫩膏藥或嫩油調節;當不粘手,稠度適當,即表示膏藥已成。


    4.去火毒油丹化合後的膏藥若直接應用,常對局部產生刺激性,輕則出現紅斑、搔癢,重則發泡潰瘍,這種刺激性物質俗稱火毒。通常煉成的膏藥以細流傾入冷水中,並強烈攪拌,當洗滌水變熱時應另換冷水。待冷卻凝結成團塊,將團塊浸於冷水中,少則1天,多則數日,每日更換清水1次,使火毒去淨。取出反揉搓,擠除內部水分制成團塊,供攤塗;亦可將膏藥置冷水中浸漬較長時間,這類操作過程稱去火毒。所謂火毒,很可能是油在高溫時氧化及分解生成的有刺激性的低級分解產物,如酮、醛、低級脂肪酸等,其中一部分能溶於水,化學穩定性差或有揮發性,故經水洗、水浸或長期放置於陰涼處即可除去。


    5.攤塗將已去火毒的膏藥加熱熔化,加入必要的細料藥物攪拌均勻,按規定量攤塗於裱背材料上,使成一定大小和形狀即可。在裱背材料上一般有膏藥的名稱與生產單位。


    (1)膏藥殼的種類:膏藥攤塗所用的裱背材料,通稱膏藥殼,常用的有¬皮革:一般選用狗皮、羊皮及貓皮,系除去毛、肉後,硝制乾燥而成。優點是傳熱性低烘熱後貼於患處有熱敷作用,而且經久耐用。但來源困難,同時皮革系膠質類蛋白質,長期受體溫作用易於腐敗,現一般均以布代替。­布:大膏藥常用布做膏藥殼,一般用紅布或無紡布等,背面再裱糊一層韌性軟紙。®紙:用於小膏藥,一般用牛皮紙或其他二層韌性較大的紙裱糊而成。如膏藥油質過多,攤塗於紙上,時間久後油即可滲出,且不牢固。


    (2)膏藥的熔化與細料藥的加入:將已去火毒的膏藥團塊置火上加熱熔化,待全部化後離火稍冷(不超過 70),再加入處方中的細料藥物細粉,攪拌均勻,在保溫條件下進行攤塗。


    ()質量檢查


    1.外觀要求:膏藥外觀應色澤一致,油潤細膩攤塗均勻


    2.刺激性:對皮膚無刺激性。


    3.塗布量差異限度檢查:取成品10-20(大膏藥10張,小膏藥20),除去布或紙,分別稱定重量,均不得超過土5%


    4.粘度要求:膏藥的老嫩多憑經驗掌握,加溫後應能粘貼於皮膚上,不脫落也不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比柏創意研究所 的頭像
    比柏創意研究所

    ~比柏創意設計研究所~

    比柏創意研究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